新闻动态
Record the pace of corporate development
让价值共享
记录企业发展脚步
新闻动态  :  
2022.01.11

白岩松深圳最新演讲:香港10年后可能是二线城市?

发布者:华董汇

1577243897545435.jpg


2019年12月9日晚,由国务院国资委商业发展中心主办,华董汇、海创汇、东莞电子商务协会、玺承电商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球创新创业大会GCIE”在深圳保利剧院成功举办,著名主持人、作家白岩松先生现场作《70年后再出发》主题演讲,从个人、企业、国家、时代等角度讲述创新。

 

以下为白岩松先生在首届全球创新创业大会GCIE演讲实录,内容有删减:

  

目前是一个跨界混搭的时代,大家希望换一个角度听一下我对未来的看法。我们说做企业的已经足够焦虑了,但是做媒体已经不止是焦虑了,而是现实就存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更新的问题,今天交流的是我心目中理解的未来与创新。


在今年做国庆70周年大型直播的时候,我做直播的过程当中说共和国属牛,改革开放属马,深圳属猴,这恰恰代表了改革和深圳特区的特点,1949年的新中国属牛,我想说的不仅仅是大拇指的牛,而是负重,忍受,耕耘,所以我们得有多少次一代又一代牛一样的人,共和国70年经历了那么多的跌荡起伏才走到今年。


改革开放1978年开始,是中国农历的马年,41年过去了,这匹马走了多远,走了多长的路程,大家感受很深。1980年8月份正式确立为深圳经济特区的深圳属猴,猴最能代表代表深圳的特色,因为它是72变,大家想想40年前深圳特区农村人口30万,城市人口1万多,但是现在深圳人口2300万相当大比例的都是城市人口,已经没有了农村户口。经济的变化更不用说,今年的媒体是如何报道深圳前三个季度的经济数据的?前三个季度深圳GDP增速是6.6%,是相当高的,也是相当于国家增速的,但是媒体的标题是“深圳怎么了”,也就是GDP6.6%增速这个速度支撑不起所有人对深圳一直拥有高增长的想象和期待。


所以大家会用“深圳怎么了”会面对6.6%这个增速,这个是因为第二产业的拖累,但是我觉得非常正常。依然有6.6%的增速,其实代表了深圳的巨大的增速,这些年我来过很多次深圳,我这次来深圳觉得经过了40年,深圳拥有了深圳的特色,这就是深圳人,不是广东人和湖南人,整个的深圳人排名第一的人员构成是广东,里面潮汕最多。接下来就是湖南和广西,所以我说远亲不如近邻,再就是四川和湖北等等,这次我感觉深圳人就是深圳人了,他骨子里面有帮助别人的概念,在你坐地铁和买票的时候,他会有“需要我帮你吗”这样的眼神,这个深圳的特点。


面对今天的深圳的时候,我们会想明天的深圳。40年前我们说深圳有一天会超过香港的GDP,40年前的人们不会去想象,因为92、93年的时候中国的歌手还唱着“我要去香港”,香港还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梦想,现在中国有三个城市的GDP超过了香港。


1577243926167019.jpg


有人说你怎么看待香港10年后在中国的位置,我说可能是二线城市吧,这个是开玩笑,为什么?截止2018年底,北上深都超过了香港,今年广州不出意外也会超过香港,将来大陆会有10个城市超过香港,如果单从GDP的角度来说,排到10名开外的香港还会是一线城市吗?这是一个单一的角度,但是也说明了深圳的快速发展。《纽约时报》他们登了一个开封的照片,上面写着“纽约不要骄傲,想想今天的开封”,1000年前开封就是今天的纽约,开封现在都不是河南的省会,现在郑州大学变成了双一流,因此《纽约时报》用这样的文章提醒纽约迎接变化。


今年香港的问题初起的时候,我有一次在香港和读者交流的时候我说一个城市想要好起来,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想要坏下去用不了一代人就够了。因此今年在中国的深圳、青岛、大连等城市也要有“纽约式”的提问,不要骄傲,想想今天的开封。开封现在也在变得很好,但不是历史的地位。什么是未来,什么是创新?未来的角度来说,有一个段子说未来的企业车间里面只有一个人,一条狗。


人的职责是喂狗,狗的职责是防止这个人碰机器。未来机器的精密程度可能超过人,大家或许已经看到谷歌已经进行了几百万公里的汽车无人驾驶,现在所有出的车祸都是人操控不利和无人驾驶发生的,绝大部分的车祸已经避免了,无人驾驶所犯的错比人要少的多。我讲了这个段子,会加深大家的忧虑,毫无疑问,人类发展正在快速的提速。


有的时候我都为自己超过了50岁而庆幸,因为速度越来越快你是容易晕的,计算机界有一个摩尔定律,60年代就预测未来的微芯片速度会越来越快,没有想到50年一直在增加,所以现在的速度的确是越来越快。


在这种快速的变化当中,大家自然会产生一种焦虑,我们会担心很多东西会夺走我们手中的权利,现在的纸币在快速的消失,我不会用电子支付,但是走到哪里都被歧视,虽然任何机构不能不收现金,但是纸币在大量的减少。再比如我们的商场已经越来越不卖东西了,已经被互联网取代了。


现在有的公司在研制要替代律师的软件,将来律师干的活软件就可以干,还有人预测20年后记者会消失,这些东西产生的时候,你当然会晕,包括思考你的企业怎么办,我和他们想的不一样,我觉得未来不值得那么焦虑,更重要的是焦虑迎不了更好的未来。不变是不可能的,世界快速变化的过程当中,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你拿什么应对变化?


有人说我要研究最前沿和最新的技术,我认为你最该拥有的是应对变化的能力,也就是你核心力量的锤炼。我们相当多企业,或者说不叫企业,我们相当多的人过于焦虑,因此他就研究很新的东西。我这一行来说,我说我们的传媒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我们用了过大的比例研究电话和芯片,却忽略了核心的力量。


我很想知道这个已经不会提问和写好文章的记者如何成为新媒体里的好记者?我们该用多大的比例研究变,多大的比例研究不变?未来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我要研究变化的是什么,而不变的是什么。包括如何打造自己应对变化的能力,相当多的比例在不变。


说一个例子,我给我的同行讲过,跨界我还没有讲过,很多年前我碰见邓亚萍,她刚刚退役,我说还打乒乓球吗?她说不打了,我说为什么,因为她说出不了汗,现在在学打羽毛球,过了几个月,我说还打羽毛球吗?她说又不打了,因为又不出汗了。乒乓球对于她是传统媒体,羽毛球是新媒体,但是为什么半年的时间把新媒体玩转了?


因为核心的力量太强了,常年打乒乓球过程当中对对手的分析和自己强大的心脏以及体能让她最初是一个羽毛球菜鸟,但是却可以迅速的成为羽毛球的高手。


所以后来我思考这个事情的过程当中,我的焦虑在减少,我更关注的是我的核心力量,我的核心力量够我不断的迎接新的变化。


十几天前我采访比尔盖茨,采访完了之后一个小姑娘站起来说你的提问特别有“网感”,有几个问题特别有网红的感觉,她说他们是新媒体的编辑在现场听,我说第一个我不知道你在这里,第二个我真的不是给你们采访的,第三个我20年前就是这样采访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好的内容,20年代作为传统媒体的时候它是好的,今天在互联网上应用的时候依然是好的。


但是我们没有核心力量和这方面的能力,你拿什么变?你一味的焦虑觉得一定要研究新东西,那么是非常难的,我观察未来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技术和人,什么是变化的?我要研究技术,什么是不变的,我要研究人。我觉得做传媒也好做企业也好,绝大多数情况下思考的未来就是不断变化的技术和模式以及不变的人上着力。


为什么说人是相当大的不变量的?因为几百年来人性的进化是很慢很慢的,但是技术一直是在更迭。以前我们在龟背上写我爱你,再用毛笔写在纸上,现在用手机发,但是脸红心跳的感觉从来没有变,你关注的是技术更迭的手段还是有相当聪明的人研究不变的量。这个时候有助于消除大家的一些焦虑,比如纸币在减少,但是消费在增加。在纸币减少的过程当中,恰恰也产生了一定无形的扩大消费能力,因为人民用手机买单的时候犹如超市走近了我们的生活一样,很多东西买的时候很爽,但是结帐是最后的事情。


现在你用手机没有无形的从钱包抽出钱的感觉,但是你的消费在增加,社会的消费在增加,这个是第一个。


1577243978107229.jpg


第二个100、200年前全世界的人类80%、90%都是从业农业,工业革命来了,大家觉得这是一个挑战,但是100、200年时间过去了,绝大多数的人从农业土地上离开了,就业岗位前所未有的增多了。


再比如说我们在担心人工智能夺走我们的饭碗,刷码机在超市出现了,人们说将来人会被刷码机赶走,现在是超市营业员的数字远远超过20年前,为什么?因为刷码机出现之后,成本下降,大超市变成了无数个到你身边的小超市,新的就业岗位被创造了,现在全世界超市里面工作的人员远远超过以前没有刷码机的时代。


再比如我这次到深圳虽然就2天,但是不跑了很多的地方,各个商场的业态变了,但是似乎更红火了,因为有培训的机构和亲子的机构以及大量的餐饮和商店。比如海岸城就非常的红火,有大量的餐饮,为什么?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被新的商业模式吸引到在外面吃饭。


因此看似减少了商场的空间,但是增加了参观,就业又被促成了,反过来说现在全中国上千万的外卖小哥,那天我见到美团的老总王兴,他非常的不满足,他说每天中国吃三十几亿顿的饭,我们现在只拿到了其中很小的份额,我们还有更大的份额,这又会创造多少的就业岗位?所以时代从来不会停止,微观的角度看待未来的话,一定会是错误的,未来对于我来说有一些东西注定会失去,但是不要因为失去就会剥夺。